- 课程概述
- 课程大纲
《学前儿童发展》自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导论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1.识记:发展的含义。
2.领会:(1)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目标;(2)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内容
3.简单应用:能结合实际分析学习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
(二)学前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
1.识记:(1)发展的生物性与社会性:(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3)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4)年龄特征:(5)关键期:(6)危机期。
2,领会:(1)生物性与社会性的作用;(2)主动与被动的关系;(3)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4)普遍性和差异性的统一;(5)学前儿童发展的共同规律与趋势。
(三)研究学前儿童发展的方法
1.识记:(1)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原则;(2)横断设计;(3)追踪设计;(4)序列设计;(5)观察法;(6)访谈法;(7)问卷法;(8)作品分析法
2.领会:(1)比较各种研究设计的适用性、优缺点;(2)为什么说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最基本的方法;(3)观察法的种类与特点;(4)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的优缺点。
3.简单应用:在实践中实际运用某一种研究方法,体会这种方法的适用性、优缺点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4.综合应用:能够根据某个研究问题的需要,综合采取2-3种研究方法开展研究。
第二章 学前儿童生理的发展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生命的开始及其影响因素
1.识记:(1)胚胎的发展阶段:(2)基因:(3)影响胎内环境的因素
2.领会:(1)遗传的缺陷对儿童发展的影响:(2)母亲因素对胎儿成长的影响;(3)致畸因素对胎儿发育的影啊。
3.简单应用:举例分析某一种致畸因素影响的原理。
(二)学前儿童身体与大脑的发展
1.识记:(1)身体发展的原则:(2)大脑单侧化的概念。
2.领会:(1)学前儿童身体各系统发展的速度;(2)学前儿童大脑机能的发育。
3、简单应用:如何利用大脑的可塑性和修复性提供适宜的早期环境促进大脑的发
(三)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
1.识记:(1)新生儿常见的反射活动;(2)动作发展的规律。
2.领会:(1)生存反射和原始反射的作用;(2)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进程。
3.简单应用:动作发展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
第三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研究方法
1.识记:(1)感觉;(2)知觉;(3)视觉偏好法;(4)习惯化;(5)去习惯化。
2.领会:(1)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2)习惯化方法在研究感知觉中的独特价值和基本原理
3.简单应用:比较四种研究感知觉的方法的特点和价值。
(二)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1.识记:(1)视觉集中;(2)视敏度;(3)颜色视觉;(4)触觉。
2.领会:(1)学前儿童听觉和视觉的协调活动;(2)手的触觉的发展;(3)新生儿味觉和嗅觉的发展。
(三)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1.识记:(1)空间知觉;(2)知觉大小恒常性;(3)方位知觉;(4)深度知觉;(5)时间知觉;(6)观察。
2.领会:(1)婴儿形状知觉的偏好;(2)学前儿童对左右概念的掌握特点与规律;(3)学前儿童时间知觉的掌握特点;(4)学前儿童观察发展的表现。
3.简单应用:(1)结合实践分析为什么面向幼儿做示范要注意与幼儿持相反的方向;(2)结合实例说明如何促进幼儿观察能力的提高
(四)感知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运用
1.识记:(1)对比现象;(2)知觉的选择性;(3)知觉的理解性。
2.领会:(1)感受性变化的规律及启示;(2)知觉的选择性及启示;(3)知觉的理解性及启示;(4)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
3.简单应用:结合实例分析如何将某一种感知规律具体应用于改进学前儿童的活动实践。
第四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注意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1.识记:(1)注意;(2)注意的指向性与集中性特点。
2.领会:注意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二)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
1.识记:(1)定向性注意;(2)选择性注意;(3)无意注意;(4)有意注意。
2.领会:(1)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2)选择性注意发展的表现。
(三)各年龄阶段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
1.识记:(1)新生儿注意的偏好与规律:(2)婴儿注意选择性的特点;(3)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刺激物的物理特性。
2.领会:(1)新生儿注意的发生特点;(2)婴儿注意发展的特点;(3)注意选择性的发展变化过程;(4)3-6岁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
3.简单应用:举例说明如何引导和促进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
4.综合应用:结合实例分析实践中如何充分利用幼儿的无意注意。
(四)如何促进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注意品质
1.识记:(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
2.领会:(1)幼儿活动中注意的选择性、广度、稳定性、注意分配的特点;(2)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
3.简单应用:促进儿童注意选择性,广度、稳定性以及注意分配发展的策略。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识记:(1)记忆;(2)再认;(3)再现。
2.领会:记忆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作用。
(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1.识记:(1)短时记忆:(2)长时记忆:(3)记忆广度:(4)记忆范围;(5)工作记忆(6)运动记忆:(7)情结记忆:(8)形象记忆:(9)语词记忆:(10)元记忆
2.领会:(1)影响学前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因素:(2)学前儿童记忆容量增加的主要体现:(3)学前几童记忆内容的丰富化:(4)学前几童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5)学前儿童元记忆知识和元记忆监控的发展:(6)学前儿童记忆策略的形成与发展
3.简单应用: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学前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因素及其作用
(三)各年龄阶段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1.识记:(1)延迟模仿:(2)无意记忆;(3)有意记忆:(4)机械记忆;(5)意义记忆(6)形象记忆:(7)语词记忆
2.领会:(1)要儿记忆的特点:(2)3=6岁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3)幼儿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发展持点的表现;(4)幼儿意义记忆的发展表现及产生效果的原因;(5)幼儿的形象记忆优于语词记忆的原因:(6)幼儿元记忆的发展及常见的记忆策略。
3.简单应用:分析影响幼儿无意记忆效果的因素。
(四)促进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策略
1.领会:促进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策略。
简单应用:结合实例具体说明如何促进、支持幼儿记忆能力的发展。
第六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想象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1.识记:(1)想象;(2)想象的种类;(3)想象的基本特点
2.领会:(1)想象与学前儿童的认知活动;(2)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3)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
(二)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1.识记:(1)想象发生的年龄;(2)学前儿童想象萌芽的特点;(3)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2.领会:学前儿童想象发生的条件
(三)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
1.识记:(1)无意想象;(2)有意想象。
2.领会:(1)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点;(2)学前儿童有意想象萌芽的表现。
(四)学前儿童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发展
1.识记:(1)再造想象;(2)创造想象;(3)学前儿童再造想象的发展;(4)学前儿重创造想象发展的表现;(5)学前儿童想象夸张性发展的表现
2.领会:(1)学前儿童再造想象的特点;(2)学前儿童创造想象的特点;(3)学前儿童创造想象发展的表现;(4)学前儿童想象夸张性的原因
3.简单应用:(1)分析创造想象的不同发展水平;(2)分析学前儿童想象夸张的原因。
4.综合应用:结合实例分析学前儿童再造想象特点的意义及在儿童生活中的地位
(五)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
领会:学前期各年龄阶段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
2.综合应用:结合实例分析如何培养和促进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第七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思维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1.识记:(1)思维;(2)思维的特性;(3)思维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2.领会:(1)思维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意义;(2)思维对学前儿童情绪、意志、社会性发展的作用;(3)思维对儿童意识和自我意识发展的意义。
(二)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
1.识记:(1)思维发生的时间与标志;(2)直觉行动思维;(3)具体形象思维;(4)抽象逻辑思维
2.领会:(1)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2)直觉行动思维发展变化的趋势
(3)具体形象思维的特性及派生的特点;(4)抽象逻辑思维的特点;(5)学前儿童思维工具的变化。
(三)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
1.识记:(1)思维的四个发展阶段的名称;(2)客体水久性;(3)运算;(4)自我中心思维;(5)守恒。
2.领会:学前儿童思维发展各阶段的发展特点与具体表现
3.简单应用:结合实例分析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的具体特点
(四)学前儿童思维基本形式的发展
1.识记:(1)概念;(2)判断:(3)推理:(4)理解。
2.领会:(1)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2)学前儿童判断的发展特点;(3)学前儿童推理的特点。
(五)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
1.识记:(1)理解;(2)直接理解;(3)间接理解。
2.领会: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3.综合应用:结合实例分析幼儿理解的特点,并提出一些教育建议。
第八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言语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功能
1.识记:(1)言语:(2)言语的交际功能,概括功能、调节功能。
2.领会:(1)言语和语言的区别:(2)言语概括功能的作用:(3)学前儿童言语调节功能的表现。
(二)学前儿童言语获得的理论
1.领会:(1)环境论的观点;(2)先天论的观点;(3)相互作用论的观点。
简单应用:比较和评价三种不同的理论对言语获得的不同观点和解释
(三)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及阶段
1.识记:(1)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和发展的趋势;(2)前言语阶段;(3)言语发生阶段;(4)基本掌握口语阶段。
2.领会: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各阶段的标志和表现。
(四)学前儿童言语内容的发展
1.识记:(1)积极词汇;(2)消极词汇;(3)单词句;(4)电报句;(5)复合句
2.领会:(1)学前儿童掌握语音的特点;(2)语音意识发生的表现;(3)学前儿童词汇数量的增加;(4)学前儿童词类的扩大;(5)学前儿童掌握词义的深化;(6)学前儿童句型的发展;(7)学前儿童语法意识的出现
3.简单应用:(1)分析学前儿童掌握语音的难点;(2)分析实际生活中学前儿重词汇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综合应用:分析实际生活中学前儿童掌握语法的特点和问题
(五)学前儿童言语形式的发展
1.识记:(1)对话言语;(2)独白言语;(3)情境言语;(4)连贯言语;(5)内部言语;(6)游戏言语;(7)问题言语。
2.领会:(1)学前儿童对话言语的发展和独白言语的发生;(2)学前儿童情境言语的发展和连贯言语的发生;(3)学前儿童口语逻辑性的发展;(4)学前儿童言语表情技巧的掌握;(5)学前儿童自言自语的功能;(6)学前儿童的阅读准备。
3.简单应用:(1)结合实例分析学前儿童情境言语的特点;(2)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学前儿童内部言语的表现,分析其功能。
4.综合应用:(1)结合实例分析学前儿童口吃的原因,并提出纠正方法;(2)结合实例分析如何促进学前儿童口语的发展。
第九章 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情绪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1.识记:情绪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四方面作用。
2.领会:(1)情绪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动机作用的具体表现;(2)情绪对认知发展的具体表现。
(二)婴儿情绪的分化与发展
1.识记:(1)原始情绪反应的特点;(2)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
2.领会:华生、林传鼎、布里奇斯、伊扎德、孟昭兰等对情绪分化理论的观点。
(三)幼儿情绪的发展
1.识记:(1)情绪的社会性参照;(2)情绪的丰富化;(3)情绪的深刻化;(4)道德感;(5)美感;(6)理智感。
2.领会:(1)情绪社会化的趋势;(2)情绪丰富和深刻化的趋势;(3)情绪的自我调节化;(4)幼儿高级情感的发生与发展。
3.简单应用:根据儿童情结发展的趋势判断儿童在活动中的情绪表现。
4.综合应用:分析培养学前儿童情绪自我调节能力的策略。
(四)学前儿童情绪的培养策略
1.领会:学前儿童情绪培养策略的措施
2.简单应用:结合实例分析如何帮助孩子控制情绪,体会每一种方法的适用性和效果
3.综合应用:结合实例分析幼儿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健康情绪发展的具体措施。
第十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个性的形成及其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1.识记:(1)个性的概念;(2)个性的特征;(3)个性的结构:(4)个性形成的阶段和标志。
2.领会:(1)学前儿童个性特征的表现:(2)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表现:(3)学前儿童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意义。
3、简单应用:分析为什么3-6岁是幼儿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
(二)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1.识记:(1)自我意识:(2)自我评价:(3)自我体验:(4)自我控制。
2.领会:(1)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阶段;(2)学前儿童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和自我体验的特点。
3.简单应用:分析实际生活中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
4.综合应用:根据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分析成人应如何正确评价幼儿。
(三)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1.识记:(1)气质及其特点;(2)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
2.领会:(1)各种气质类型的特点;(2)气质类型的稳定性和变化性;(3)气质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
3.综合应用:如何根据学前儿童气质类型的差异进行合理的早期养育。
(四)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
1.识记:(1)性格;(2)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2.领会:学前儿童性格的特点
3.简单应用:结合实例分析学前儿童性格的特点与表现。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学前儿童依恋的发展
1.识记:(1)依恋的内涵;(2)依恋的特征;(3)依恋形成的前提和标志;(4)依发展阶段:(5)依恋的基本类型。
2.领会:(1)依恋的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特征;(2)各种依恋类型的特征。
3.简单应用:结合实例分析依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4.综合应用:(1)良好依恋关系的塑造;(2)如何根据不同依恋类型幼儿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入园焦虑问题
(二)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识记:同伴交往的基本类型。
2.领会:(1)同伴交往的重要性;(2)同伴交往发展的基本阶段及特点;(3)同伴交往的类型及其特征;(4)影响同伴交往的因素。
3.简单应用:分析同伴交往中被拒绝型和被忽视型儿童的表现及其成因,提出教育
4.综合应用:促进学前儿童良好的同伴交往。
(三)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
1.识记:(1)亲社会行为;(2)观点采择能力;(3)移情;(4)攻击性行为的概念和分类。
2.领会:(1)亲社会行为和利他行为的区别与联系;(2)亲社会行为发生与发展
(3)影响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4)攻击性行为发生与发展的表现;(5)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3.简单应用: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发展的因素及其影响。
4.综合应用: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
(四)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
1,识记:(1)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2)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的划分。
2.领会:(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3.简单应用:结合实例用道德发展理论分析日常生活中儿童的道德水平。
第十二章 学前儿童发展的背景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学前儿童发展的家庭背景
1.识记:(1)家庭的功能;(2)教养方式的类型。
2.领会:(1)家庭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2)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3.简单应用:选择特定儿童个体,分析家庭对其发展的影响。
(二)托幼机构与学前儿童发展
1.识记:(1)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两个方面;(2)皮格马利翁效应。
2.领会:(1)托幼机构教育质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积极影响;(2)教师期望、评价以及格对学前儿童产生的影响;(3)托幼机构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3.简单应用:能够认识到教师期望、评价以及风格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并且能在实际教学中采用适宜的措施。
4.综合应用:从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儿童发展阶段等角度分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
(三)大众传媒与学前儿童发展
1.识记:大众传媒
2.领会:(1)电视对儿童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2)网络对学前儿童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3.简单应用:怎样克服电视和网络对学前儿童发展的负面影响
(四)社会文化与学前儿童发展
1.领会:(1)社会文化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2)社会文化对学前儿童人格和行为方式的影响。
2.简单应用:分析不同社会文化怎样对学前儿童的发展产生影响的。
考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1.婴儿先是用整只手臂去够东西,后才学会用手指去拿东西。这种动作发展规律称为
A.大小律 B.首尾律 C.近远律 D.无有律
2.儿童看到天上的白云,想到它的形状很像一匹飞奔的骏马,这属于( )
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二、多项选择题
以下哪些表述属于自我意识?( )
A.我觉得我做事认真 B.我今天不开心 C.我是个乖孩子
D.我认为我能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 E.老师夸我笑起来很甜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是( )
A.从简单到复杂 B.从具体到抽象 C.从整体到局部
D.从被动到主动 E.从零乱到成体系
三、名词解释
1.依恋
2.关键期
四、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想象夸张的原因。
2.学前儿童的情绪对认知发展具有怎样的作用?
五、论述题
1.如何理解学前儿童发展是生物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2.感知觉规律有哪些可以运用于幼儿园教育实践?
六、案例分析题
小龙今年3岁,他每次听到或自己讲到“大象用鼻子把狼卷起来”时,总是用手做出“卷”的动作,说到“大象把狼扔到河里去”时,又用手做出“扔”的动作。有一次,妈妈给小龙出加法题:“爸爸打碎了1个杯子,小龙打碎了2个杯子,一共打碎了几个杯子?”小龙听后就哭了,他说他没有打碎杯子。妈妈又出了一道题:“小龙第一次吃了2个革果,第二次又吃了2个苹果,一共吃了几个苹果?”小龙却说没有吃革果,因为妈妈没有买革果。
请根据小龙的表现分析幼儿思维的发展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选择教材:
12340 | 学前儿童发展# | 《学前儿童发展》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洪秀梅 | 2013 |
公告
帮助中心
.png)
.png)
.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