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讨论技能

共有 15 课时 | 36 人正在学习
学习动态

开课时间:2025年05月12号

结课时间:2026年04月11号


  • 课程概述
  • 课程大纲

      一、课堂讨论的概念

      课堂讨论的概念:是指在教师的组织下,以某种个人或团对形式,学生之间就某一问题相互交换观点和看法,并针对问题的某些方面进行争论和辩解,最终达到共同理解或求同存异的目的。

      二、课堂讨论的意义      1、能激发创新兴趣。      2、能提高教学效果。      3、能培养健康的个性。

      三、什么样的问题适合课堂讨论      1、问题要具有思考的价值。      2、问题要具有思维的空间。问题一般涉及三类:一为史实性问题,学生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表述;二为解释性问题,根据教材可以基本解释清楚;三为评价性问题,学生要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通过研读补充材料,经过思考得出结论。相对而言,第三类问题比较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拓展学生的思维。

      3、问题要引起学生的兴趣。      4、问题要有适宜的难度。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提出的问题应是生活的范围和能力的范围之内所能解决的。      5、问题要有准确的表述。要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所要讨论问题的核心,从而明确讨论的方向。

      四、课堂讨论的形式有哪些

      1、两人一组讨论学习是其他合作方式的基础

      2、三至四人一组讨论有助于培养学习的合作精神,是课堂中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3、跨小组讨论

      4、班级讨论有助于形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增强主体意识、独立意识和个体竞争能力

      五、组织课堂讨论的四个原则      1、准确性原则      2、全体性原则      3、重点性原则      4、总结性原则

      为了保证讨论围绕重点,不离题不偏题,还要求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进行有效和必要的控制。

      六、组织课堂讨论的程序和技术

      1、巧妙设计,提出问题。

      一般地,适宜讨论的内容是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合作解决的问题,需要学生自主探索寻找规律性的问题,某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等等。

      2、建立小组,明确分工。

      一般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中心发言人一名。各个岗位轮流坐庄,每个人既分工又合作。

      3、适时调控,正确引导。

      4、搜集信息,及时反馈。

      5、记载过程,公正评价。


公告

帮助中心

QQ群:-
微信:-
联系我们

活跃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