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50 儿童发展理论#

共有 45 课时 | 36 人正在学习
学习动态

开课时间:2025年05月12号

结课时间:2026年04月11号


  • 课程概述
  • 课程大纲

                                  儿童发展理论

考核目标: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目标,本课程的考核目标定为两级,一是理解,二是运用。

理解要求学生理解发展理论的知识点,包括基本概念、理论的基本体系以及理论体系的发展沿革。以行为主义理论为例,学习行为主义发展理论时,要求学生理解什么是"行为""刺激和反应""强化""观察学习";什么是"经典行为主义""操作行为主义""社会学习"、这三者有什么内在的逻辑联系等。为了便于参加自学考试的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点,本大纲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注明了理解要素,如行为(什么叫行为,行为的构成单位),括号里的内容就是"行为"这个知识点的理解要素。学生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相关解释,如行为的解释是"行为是有机体应付环境的一切活动。"而行为的构成单位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只要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就能对每个知识点有比较准确的理解。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本课程所列的知识点是掌握和运用发展理论的第一步。理解这些知识点并不是本课程的最终目的,也不是考核的重点,而只是为了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这些知识点解释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理解不准确就不可能正确运用。但准确理解决不等于死记硬背,而是要把握知识点的内涵及其相关的理解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对知识点的理解,关键在于在分析和解释实际问题时不要出现逻辑上的错误。这是本大纲与教材不同于其他大纲与教材的地方,也是本大纲与教材的特点。学好这门课程,其受益将是分析性的、理性能力的、观念性的。

运用,既包括简单运用,也包括综合运用。简单运用是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分析一个相关的知识性问题。如,如何运用强化原理进行电脑多媒体学习?综合运用是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体系分析和解释儿童发展中遇到的实践性问题。如,如何帮助一位退缩性幼儿参加集体游戏?学习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是为了运用理论知识解释实践中发生的各种具体问题。因此,综合运用能力是本课程最重要的考核目标。

考核要求:

第一章 绪论

考试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理解以下知识点

发展(发展与结构变化的关系)

发展理论(发展理论的三大任务)

发展的主题(如何看待心理的实质问题;质变在发展中的作用;遗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运用所学理论分析以下关键问题

(一)什么是儿童心理的发展

(二)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主题

(三)理论比事实更重要

本章重点与难点

重点什么是发展理论。

难点发展理论的主题。

学习建议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理论指导的迫切性,认识发展理论的作用。

第二章 成熟势力学说的发展理论

考试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理解以下的知识点

成熟(成熟的含义;成熟的作用;成熟的表现;发展的本质)

发展原则(五个发展原则的大致内容,尤其是个体成熟原则和自我调解原则的内涵、表现及其重要性)

行为模式(什么叫行为模式;行为模式的作用;行为模式与成熟的关系;测量个体发展水平的行为模式的主要方面)

常模(常模的含义;正确理解常模与标准之间的关系)

个别差异(个别差异是怎么形成的;如何看待个别差异)

运用所学理论,分析以下关键问题

(一)在成熟之前要耐心等待

(二)利用成熟条件,及时教育

(三)全面理解成熟理论,积极进行文化传递

关键在于理解成熟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发展的性质,发展的原则,行为模式与个别差异,育儿观念。

难点发展的原则(尤其是个体成熟原则和自我调解原则)。

行为模式与个别差异(如何正确理解行为模式与个别差异之间的关系;如何正确对待不同幼儿在发展中的个别差异)。

学习建议结合当前的社会心理和教育现状去重新认识成熟势力的发展理论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

第三章行为主义发展理论

考试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理解以下的知识点

经典行为主义(经典行为主义的研究重点;经典行为主义的标志性公式)

行为(什么叫行为,行为的构成单位)

刺激(什么叫刺激;什么叫条件刺激;举例说明什么叫替代刺激)

反应(什么叫反应;反应的类型;举例说明什么叫替代反应)

习惯(习惯的本质;影响习惯的因素;儿童早期习惯的重要性)

思维与语言(华生界定的思维与言语;思维的分类;思维与言语的关系;思维的机制)

情绪(华生对情绪的解释;非习得情绪的分类;非习得情绪对习得情绪的作用;华生对保护儿童情绪的观点和做法)

人格(人格与习惯系统的关系;如何研究一个人的人格;改变人格的途径)

操作行为主义(操作行为主义的含义;操作行为主义的行为分类)

强化(强化的定义;强化的分类;强化的作用;正强化与负强化的异同点)

行为塑造(操作行为的计量单位;研究儿童行为的4种条件变化)

观察学习(观察学习的含义;观察学习的作用)

观察学习的过程(4个过程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观察学习的模式(8种模式的表现特征)

行为一环境的关系

运用所学理论,分析以下关照问题

(一)创设丰富环境,形成适宜学习的条件

(二)积极运用强化原理,塑造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三)利用消退方法,矫正幼儿不良行为

(四)发挥榜样作用,促进社会学习

关键在于掌握如何在华所区府管理运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

四、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行为主义的界定,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儿童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儿童行为的变化,观察学习。

难点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儿童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

学习建议着重领会行为主义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

第四章 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理论

考试知识点和考试要求

理解一下的知识点:

力比多(力比多的含义)

本能(本能的含义;本能的分类;本能遵循的原则;本能的分类的演变)

人格结构(了解本我、自我、超我的内涵、作用和三者关系)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含口居期、肛门期、前生殖器期、潜伏期、青春期;每一阶段的年龄划分;每一阶段的心理性欲表现形式;心理发展阶段的意义)

停滞和退化(理解停滞和退化的含义及表现)

焦虑(经典精神分析对焦虑的分类、焦虑的来源、焦虑的防御机制的类型与表现)基本焦虑与防御机制(霍妮的基本焦虑的产生来源、形成基本焦虑的不利因素、应对基本焦虑的三种主要手段及防御机制的类型、表现)

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的含义)

同一性渐成的发展阶段与发展任务(尤其是生命周期的前三个阶段和第五阶段的发展任务和目标;认识每一个发展阶段的价值及终身发展的理论意义)

运用所学理论分析以下关键问题

(一)重视童年经验,保护幼儿心理健康

(二)关心劫儿人际关系,克黑基本焦虑

(三)充分认识每一个发展阶段的重要性

要充分认识精神分析的发展理论对早期教育的重大贡献。

四、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精神分析学涨的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儿童的基本焦虑,早期经验的重要性,同一性及其发展

难点人格结构及其相互影响,同一性及其发展。

学习建议精神分析学说是一个典型的发展理论。学生应理解该学说概念的奇特性,正确认识精神分析学说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着重领会精神分析学说对儿童早期经验重要性的论述

第五章 日内瓦学派的发生认识论

考试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理解以下的知识点

认知结构(认知结构的含义;认知结构的功能;认知结构的机能不变性;认知结构的建构)

智慧的同化和顺化(智慧的阿化和顺化的含义;智慧的同化与顺化的关系)

适应(适应与同化、照化的关系)

平衡与平衡化(平衡,平衡化的含义;平衡的三种类别平衡与平衡化之间的关系)

自我中心(自我中心的含义;自我中心在婴幼儿动作、认知和道德判断方面的表现)

发展的因素(发展因素的内容;平街化的重要性)

语言与思维(思维和语言的起源;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学习与发展(学习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运用所学理论解决以下关键问题;

(一)充分认识幼儿思维的自我中心特点

(二)重视动作发展对思维的价值

(三)学习要适应儿童的发展水平

(四)正确看待语言与思维发展的关系

理解动作发展对思维发展的作用以及主客体相互作用对知识的获得这两点,对早期教育尤为关键。

四、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知结构的建构性,儿童认知中的自我中心,从动作到运算——儿童思维发展的过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学习与发展。

段论与平化不想作目它

难点认知结构,阶段论与平衡化。

学习建议"儿童不同于成人"的基本观点去理解该理论的核心内容和意义。皮亚杰的原著不太好读,需反复研究。

第六章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8课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理解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发展理论的基本概念及理论体系。

2.认识社会交往对儿童学习的重要价值。

3.学会在幼儿教育中运用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发展理论观点分析教学与发展中的具体问题。

二、课程内容

一节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二节  对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的评析

第三节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发展理论与学前教育

三、考试知识点和考核要

低级心理机能(种类;机能起源;特点)

高级心理机能(种类;机能起源;特点;形成的标志)

心理工具(语言的作用)

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的含义;最近发展区与现有发展水平的关系;最近发展区在教育中的作用;如何确定最近发展区)

运用所学理论分析以下关键问题

(一)教育就是要促进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二)好的教学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三)重视内化,就是重视发展

在幼教实践中如何确定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以及如何认识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是理解本章内容的关键所在。

四、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心理发展观,最近发展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难点概念形成的过程。

学习建议重点认识该理论对教育和教学的指导意义。

第七章 生态学、习性学的心理发展观

考试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理解以下知识点

可知度(可知度的含义;可知度的行为表现)

关键期(关键期概念的来源;如何理解关键期;现实生活中对关键期的误解误用)依恋(依恋的阶段;依恋的类型;依恋的行为系统;影响依恋形成的因素)

运用所学理论分析以下关键问题

(一)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发挥知觉主动性(通过案例说明可知度与活动的关系)

(二)利用依恋理论,帮助幼儿克服分离焦虑

(三)努力办成高质量的托幼机构,维护儿童健康发展

充分认识生态学、习性学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影响,并将这些学科理念运用到幼儿教育的实践中去。

四、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可知度,儿童知觉发展的趋势;关键期,习性学的依恋理论,习性学的发展观。

难点;知觉发展的机制,关键期。

学习建议结合吉布森的有关实验理解可知度;依据吉布森的理论重新认识知觉与思维的关系。紧密联系实际,认识正确理解关键期和依恋理论的现实意义。学会将这两个理论运用到幼教实践中去。


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理解占40%,简单运用占40%,综合运用占20%

3.要合理安排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的联系,但二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对于不同的考生都存在着不同的难度。在大纲中要特别强调这个问题,应告诫考生切勿混淆。

4.课程考试命题的主要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在命题工作中必须按照本课程大纲中所规定的题型命制,考试试卷使用的题型可以略少,但不能超出本课程对题型的规定。

5、考卷评判者也应充分理解本大纲的规定。每次阅卷时首先要领会试卷的意图和范围,对主观题的评阅要把重点放在学生是否理解知识点上,不要拘泥于文字表述是否与教材一致;对应用题的评阅要把重点放在学生是否会运用所学的有关理论解释具体问题,是否符合所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体系,是否合乎思维逻辑。要善于从学生的解释中发现积极因素,重点看是否"有道理""合逻辑",而不要简单地评判""""

                               题

一、单项选择

1、行为主义认为,习惯的形成,实质上是形成了一系列的(      

A.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防御反射       D.印刻反射

2.维果茨基认为,人的心理工具,主要是(      

A.意识     B.言语     C.语言     D.动作

 二、简答题

1.简述格塞尔提出的儿童行为发展的基本原则。

2.根据吉布森的知觉学习理论,儿童知觉发展的趋势有哪些?

三、论述题

1.一天,某家长下班回来,发现地板上和墙整上到处都是孩子涂鸦的痕迹,十分生气,认为孩子故意捣乱,把家里弄脏了。你如何运用格塞尔学派的育儿观念对这位家长做解释和指导工作?

2.斯金纳关于机器教学的三原则对当今信息时代的幼儿教育和教学有什么具体启示?

四、案例分析题

1.有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没有为幼儿园课程建设提供有价值的东西,而心理发展的目标也不适合课程的教育目标。"请你结合本课程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请你运用所学的有关发展理论的知识,阐明纲要此条目标的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