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共有 45 课时 | 36 人正在学习
学习动态

开课时间:2025年05月12号

结课时间:2026年04月11号


  • 课程概述
  • 课程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识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内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2)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3)简单应用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4)综合应用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识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理想。马克思主义的理想。

2)领会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的学性和革命性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简单应用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4)综合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

3.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领会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2)简单应用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3)综合应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物质世界和实戏

1)识记世界观。哲学。一元论。二元论。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实践的本质。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2)领会哲学基本问题。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承认事物相对静止的意义。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实践的基本特点。实践的基本形式。我们所把握的物质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

3)简单应用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现实意义。

2.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识记联系。新事物和旧事物。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内因和外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质、量、度。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内容和形式。本质和现象。

2)领会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多样性。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肯定和否定的辩证统一

3)简单应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掌握事物的度的意义。

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可能性和现实性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内容和形式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本质和现象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4)综合应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共现实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持球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中国特包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目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两点论""重点论"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坚持辩证否定观的意义。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1)识记规律。意识。意识的能动性。

2)领会规律的特点。意识的起源。意识的本质。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3)简单应用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4)综合应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4解放思想。事实求是

1)识记解放思想。事实求是。

2)领会的思想路线。

3)简单应用结合实际说明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髓。

4)综合应用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说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的统一。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认识的本质

1)识记认识主体的含义。认识客体的含义。

2)领会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主体的特点。认识主体的结构。认识客体的特点。认识客体的性质。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关系。认识的本质。唯物论的反映论和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的反映论和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

3)综合应用认识的本质及其理论意义。

2. 认识的辨证运动

1)识记感性认识的含义和形式。理性认识的含义和形式。

2)领会感性认识的特点。理性认识的特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3)简单应用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3.真理和价值

1)识记真理。谬误。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相对性。价值的含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领会真理和谬误的关系。真理的客观性。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及其相互关系。真理与价值的对立统一。真理的价值表现在它的功能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和内容。

3)简单应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4)综合应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4.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

1)识记思想路线。

2)领会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

3)简单应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

4)综合应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识记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存在。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社会意识。社会心理。思想体系(社会意识形式)。意识形态。非意识形态。个体意识。群体意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经济社会形态。技术社会形态。

2)领会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间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间题。生产力系统的要素。生产关系体系。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和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关系。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3)简单应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的关系的原理及其理实意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党的十九大以来进行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特点。

4)综合应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及其现实意义。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及其现实意义。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历史和现实意义。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2.社会历的动力

1)识记阶级的实质。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2)领会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之间的关系。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革命的根源。社会革命的类型。社会革命的形式。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区别。社会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当前中国改革的全面性。

3)综合应用结合我国实际说明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特点。结合我国改革的实际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结合我国当前改革的实际说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识记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社会属性。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三个界定。人民群众的含义和构成。普通个人。历史人物。杰出人物。

2)领会劳动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历史唯心主义的两个主要缺点。

3)简单应用结合实际说明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结合实际说明无产阶级领袖的历史作用。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及其现实意义。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及其工作方法的现实意义。正确认识和评价无产阶级领袖的作用。

4)综合应用正确评价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

第四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

1)识记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货币。价值规律。资本原始积累。产业革命。

2)领会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3)简单应用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货币的本质和职能的发展变化。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

4)综合应用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1)识记劳动力商品。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增殖过程。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积累。相对过剩人口。

2)领会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的本质。资本积累的必然性。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和历史趋势。

3)简单应用劳动力商品的特点。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剩余价值两种生产方法的联系与区别。资本积累的实质与后果。

4)综合应用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与超额剩余价值生产及其相互关系。

3.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1)识记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资本周转。周转时间。周转速度。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单个资本。社会资本。社会总产品。利润。平均利润。商业资本。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利息。银行资本。银行利润。地租。

2)领会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生产资本的构成。社会总产品及其分类。社会总产品的构成。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比例关系。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商业资本的本质和职能。借贷资本的形成。借贷资本的本质。利息的本质和来源。资本主义农业中剩余价值分配的特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周期。

3)简单应用资本循环与价值增殖。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问题。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水平的决定。资本主义银行及其职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4)综合应用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平均利润的形成与本质。商业利润的来源

4.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1)识记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资本主义政党制度。资本主义的普选制度。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

2)领会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的内容。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3)简单应用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度。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

4)综合应用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1)识记垄断的形成。金融资本。金融寡头。资本输出。国际垄断组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领会垄断和竞争。垄断利润及其来源。垄断组织的形成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3)简单应用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4)综合应用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的发展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垄断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识记经济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

2)领会经济全球化的原因。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

3)简单应用经济全球化在当代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的主要表现。

4)综合应用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趋势

1)识记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的规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领会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质。

3)简单应用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4)综合应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一个复杂的、曲折的、长期的历史过程。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识记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2)领会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从理想到现实,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3)简单应用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4)综合应用社会主义从一国到数国发展的历史贡献与经验教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1)识记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

2)领会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社会主义的计划调节。社会主义要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

3)简单应用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根本依据。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和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实质。

4)综合应用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3.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1)识记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改革。

2)领会社会主义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3)简单应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4)综合应用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社会主义在实践中自我发展和完善

4.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1)识记马克思主义政党。

2)领会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

3)简单应用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坚持和改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4)综合应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七章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 马克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1)识记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2)领会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经济的计划调节管理和商品经济的消失。阶级的消灭和国家自行消亡。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3)简单应用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4)综合应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2.共产主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1)识记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

2)领会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共产主义须经历更长的实践过程。

3)简单应用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特点。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不断实践的长期过程。共产主义在世界范围的实现是长期、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

4)综合应用人类社会历史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3.在建设中国持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1)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领会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简单应用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4)综合应用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一)命题原则

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试要求。考试命题要有较大的覆盖面。

)试卷结构

1.能力层次结构分为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层次,各个层次所占比例依次为2∶4∶2∶2.

2.难度结构分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各等级比例依次为2∶33∶2

3.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三种,各题型所占比例依次为5∶3∶2。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参见参考样卷。

(三)考试方式

按百分制记分,60分为及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参考样卷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卷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      )。

A.主观条件    B.客观条件   C.理论基础     D.理论前提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既表现为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又表现为它具有(            )

A.完整的理论体系   B.严密的逻辑结构  C.鲜明的政治立场   D.崇高的社会理想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

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

4.实践作为一种感性物质活动,强调的是(     )

A.实践具有客观性   B.实践具有主观性  C.实践具有能动性   D.实践具有历史性

5.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本质和现象反映了(  )。

A.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B.事物的内在要茶和结构方式间的关系

C.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      D.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间的关系

6.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活动(      )

A.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C.具有主动性和侧造性              D.能影响人的生理活动

7.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认识主体所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

A.能动性   B.社会性    C.历史性    D。客观性

8.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句话强调的是(   

A.认识过程写与创造的统一   B.认识过程中感性与理性的约

C.认识过程中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D.认识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9.坚持马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路线,就必须在工作中坚持(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一切从主观的愿望出发 

C. 一切理论出发              D.一切从臆造的规律出发

10.除了主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后,另一对社会基本矛盾是(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     B.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的矛盾

C.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D.先进意识和后意识的矛盾

11、既承认史发展的决定性又承认历史发展的选择性,这属于(   )。

A.历史唯物论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 历史循环论观点  D.折中主义观点

12.阶级产生的根本前提是(    

A.力掠夺他人财产           B.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

C.用持权侵吞共有财产           D.由于产品分配不公,出现两极分化

13.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人的本质是发展变化的         B.人的本质是现实具体的

C.人的本质是后天形成的         D.人的本质是人人相同的

14、两种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    )。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C.对人们有共同的效应           D.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的人类劳动

15.由于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属于(     )。

A.绝对剩余价值  B.超额剩余价值  C.相对剩余价值  D.超额利润 

16.产业资本的循环讼动    

A.只包括流通阶段而不包括生产阶段 

B.只包括生产阶段面不包括流通阶段

C.是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的统一

D.是购买商品和销售商品两个阶段的统一

17.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

A.政党制度     B.国家制度    C.选举制度    D.文官制度

18.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冷战结束前,西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于    )。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         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         D.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19.垄断资本实现其经济上统治的方式是     

A.股份制   B.    C.垄断制    D.参与制

20.垄断组织实行垄断价格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市场份额   B.降低生产成本  C.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D.获取平均利润

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方面新变化的是(    )。

A.在生产管理方面,出现了一系列运用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的管理手段和工具

B.在所有制方面,出现了资本社会化、股权分散化趋势,法人所有制崛起

C.在劳资关系方面,建立了劳资共决、职工参与管理和持股、终身雇佣等制度

D.在收入分配方面,推行社会福利政策,通过再分配手段缓和社会矛盾

22.19世纪初期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不包括(     )。

A.法国的圣西门B.法国的傅立叶C.英国的欧文D.英国的莫尔

23.社会主义的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务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

C.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

D.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

24.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有二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     )。

A.农民运动的发展  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C.阶级矛盾的激化  D.杰出人物的出现

25.集中体现着共产主义社会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的原则标志是( )。

A.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B.各尽所能,按才能分配

C.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D.各尽所能,按地位分配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简述马克思主义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与创新。

27.简述真理与价值的对立统一

28.简述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

29.列宁指出∶"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同样是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你对此如何理解?30.为什么说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考生任选其中2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20 分。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2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2题计分。

31.试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32.试述如何正确分析和评价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33.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有哪些?其当代发展的新特点、新形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