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20 经济学导论

共有 45 课时 | 36 人正在学习
学习动态

开课时间:2025年05月12号

结课时间:2026年04月11号


  • 课程概述
  • 课程大纲

《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  经济学概述

第二章  供求理论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四章  生产理论

第五章  成本与收益理论

第六章  厂商均衡理论

第七章  分配理论与经济效益

第八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第九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十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十一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

第十二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十三章   经济增长、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政策


样 题 题 型∶

一、单项选择题∶15分

1.提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财富问题的科学"的经济学家是(          )

            A.色诺芬            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萨缪尔森

2.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改善资源配置形式所需的代价和可能得到的利益的科学"的经济学家是

            A.萨缪尔森         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工       D. 马歇尔

3.人类进行经济活动所需要的各类要素或条件统称为(        )

            A.资源                B.资本                 C.资金                     D. 资产

二、多项选择题∶10分

1.经济学的基本前提条件有(         )

A.资源稀缺性

B.人类欲望的无穷性

C.资源配置的选择性

D.资源的可开发性

E.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性

2.现代社会基本的经济体制有(         )

A.市场经济体制 

B.计划经济体制

C.混合经济体制

D.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E.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有(        )

A.研究对象不同

B.解决的问题不同

C.研究方法不同

D.基本不同假设

E.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不同

三、填空题∶10分

1. 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

2.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

3.随着资源数量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生产可能性曲线会向外平行移动。

4.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市场经济体系)。

5.经济体制是(资源配置与利用)的基本方式。

6.所有制结构既有私人部门也有公共部门,自由市场机制和国家机构共同调节其市场运行的经济制度是(混合经济体制)。

7.微观经济学主要解决资源如何(有效配置)。

8.宏观经济学主要解决(资源利用)的问题。

9.非均衡分析最常用的方法是("短边法则")。

10."新古典综合派"形成是以1948年(萨缪尔森)出版《经济学》(第1版)为标志。

四、名词解释∶15分

1.经济

2.生产可能性

3.边际分析

五、简答题∶30分

1.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特征。

2.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特征。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

六、计算题∶20分

例题

计算题222.jpg

2、某种商品的价格由2元涨到2.2元,则价格的增长量(变动量)和增长率(变动百分比)各是多少?

1)价格的增长量(变动量)=22=0.2

    (2)价格的增长率(变动百分比)=2×100%=10%